合肥:机制创新 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

时间:2020-08-03 08:47:14 稿源:安徽法制报

  从全省法院执行质效末游到执行战线排头兵,合肥法院用了三年时间。7月28日,记者从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今年上半年合肥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执行案件36767件,执结29490件,结案率达80.31%,结收比84.97%,结案率和结收比两项指标历史上首次跃居全省法院第一,综合管理考核指标连续跃升至全省法院前列。实际执行到位30.9亿元,仅“6.18”网络拍卖节,成交金额就高达1.58亿余元,溢价率14%。

  数据快跑提质增效

  “我这里的指标数据,如同股市大盘,每个字节的跳动,都意味着一个案件在推进,我们每天都在努力跑赢大盘。”合肥中院执行局局长翟纯每天都紧盯电脑屏幕前的数据指标,“指标需要分析,一旦某项指标回落就要及时电话跟踪、上门督导,通过数据来把控全市法院执行进度,不但精准,而且有效。”这位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操盘手,看上去更像一位大数据工程师。

  “案件量大”一度成为制约合肥法院执行质效提升最难减的“肥”。结案数据指标是衡量执行质效的风向标,工作抓得紧不紧,执行效率高不高,都能通过数据体现。执行指标和数据每天都在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管理平台上实时跳动,考核指标精确到每一个办案人和每一个办案环节。

  通过数据抓管理,抓住了执行效率这个关键,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个案时间明显缩短。全市法院督办案件办结平均用时3.81天,委托案件办结平均用时4.15天,人均结案数155.56件。有限的司法资源,在“数据快跑”的加持下,不断得到释放。

  打造“流水线”提速度

  近年来,合肥法院充分吸收执行体制改革经验成果,在实践中创造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963模式”,围绕“9类辅助事务集约化办理、6类工作监督管理、3类机制保障运行”对执行流程进行再造,彻底改变过去“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裁决团队、信访团队、普执团队、快执保全外勤团队、执行指挥平台、执行事务中心等新型团队在这场重构中设立。“人还是那些人,一旦排列组合发生变化,就会催生化学反应,激发内生动力。”执行干警纷纷点赞。

  案件一旦上了流水线便会马不停蹄地“跑起来、快起来”,根据案件性质、标的、难易进行自动分流,实现简易案件快速办、处置案件集中办、普通案件精细办。案件总量上去了,个案时间却下来了,“中心+团队”模式的优势在办案实践中日益显现,“快”成为打破常规,实现公平正义的又一道“闪电”。

  一般执行案件立案后,执行事务中心查控团队首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平台统一进行线上财产查控,银行、证券、支付宝、微信等财产信息“一目了然”,资金足够的直接划扣,资金不足的继续分流,“时间节点被卡得死死的,想拖都拖不了,每年约有20%的首执案件通过这种足不出户的方式就能办结。”合肥中院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

  为适应团队办案的集约化要求,合肥中院积极探索执行端口前移,在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设立执行事务中心,把执行立案、送达、信访、报告财产令、失信曝光等多个功能推向前台,既能实现当事人“随时查询、随时监督、随时跟踪”,又能辅助办案法官“集中查控、集中办理、集中接待”。

  执行联动内外合力

  6月17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联动工作的决定》,这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1号文件实施以来,首个由地方人大出台专门加强人民法院执行联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在合肥市人大的支持下,发改委、公安等9个重点联动部门及银行、通信运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查人找车、不动产查控和过户以及查控账户、手机登记信息、财政保障等方面,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提供嵌入式的协助和支持。合肥中院先后与合肥市公安局车管所搭建网络专线,车辆查询、查封、解封全部在法院内部办理,与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合肥中院设立不动产司法业务登记服务窗口,不动产司法业务迁移到法院内部窗口办理。近日,又与省银行业协会成功推进“全功能网点”建设,届时在肥37家不同类型银行将设立协助人民法院线下查冻扣全功能网点。

  2018年以来,合肥中院从解决执行联动问题出发,通过深度挖潜“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为全市法院打造了一个系统性执行事务集约化处理平台。

  目前,全市两级法院通过网络专线便能自主查询市区不动产登记信息,效率从“按天计件”提升到“掐秒计时”,节约大量司法资源。外地法院通过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发来事项委托,合肥法院的执行干警在法院内部就能办结,最快当天就能反馈。

  合肥中院院长王晓东介绍,通过机制体制的大胆创新和尝试,拉升了合肥法院执行工作的战略纵深,完善了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构建起执行联动工作长效机制,助力“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实现。(唐欢 刘超 周如洋)

编辑:王寅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