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法院:“三个工作法”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梧桐茂兮,凤凰来兮”。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分开。涉企案件的办理,事关凤阳法治化营商环境。凤阳县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紧紧围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目标,主动将司法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以“任重道远、行则必达”的决心、“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赤诚以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护航各类企业在凤阳大地上乘风破浪式发展。
秉持善意文明审慎理念,给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我们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得益于凤阳法院‘善意文明、放水养鱼、多方共赢’的困难企业执行处置模式。这让我们外地投资者对凤阳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更有信心。”在凤阳县法院办理的一起涉企执行案中,作为被告一方某玻璃公司工作人员连连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起案件涉案金额达900余万元,涉案企业拥有500余名职工,因近两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尽快处置该企业的资产。
一边是希望尽快拿到执行款的申请执行人,一边是陷入困境期盼重生的被执行企业,执行干警们陷入了两难。如果单纯地就案办案,直接上强制措施,查封该企业厂房设备,虽可以快速结案,但可能导致该企业生产经营无法继续,甚至走向破产。
多方权衡,执行干警从双方当事人存在长期合作基础出发,充分阐明疫情后复工复产的重要性,明之以理、释之以法,分层次、多方位进行调解。听罢,申请人思想有所转变,经过多轮协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得以“喘息”......随着最后一笔款项打入申请人账户,该案执结。
“对涉企案件的办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办案时,要在确保依法的前提下,从最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寻求最优方式。”凤阳法院分管执行局工作的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维说道。
理念一变天地宽,善意、文明、审慎对待涉案企业,绝不是降低执法标准,而是以最小的成本,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内来说,改变执法理念和工作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提高司法公信力;对外来说,从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思路出发,在确保司法措施合法性、规范性的前提下,充分体恤企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全面考量司法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更有利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过程全部类各环节贯通,“一案一策”找准司法服务切入点
服务和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把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功课做足,从而实现止于至善、案结事了,那么找准司法服务切入点和着力点是关键。对涉案企业精准施策,涵盖立案、保全、审理、执行等全过程,民事、执行等各部类,审判管理、司法公开等各环节,精准把握司法的力度和温度,依法采取符合企业生存现状与发展需要,对企业影响最低的司法措施。
某玻璃制品公司先前一直发展较好,因欠煤炭供应款被对方企业诉至法院,要求偿还供应款等各项损失5234655.79元。在该案审理过程中,对方企业还请求法院对该公司银行账户下的存款或其他相应价值的财产进行查封保全。
如何在财产保全中既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又保障被保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化解双方的信任危机,考验着凤阳法院人的智慧。
从善意文明执行角度出发,经玻璃制品公司申请,在征得申请企业的同意后,依法决定对其采取“活封活扣”措施。4月24日,在县公证处参与及双方当事人共同见证下,经过数小时的清点、核对辨认、拍照记录后,执行干警对被申请企业提供的担保物逐一清点并做好登记。同时,依法向双方当事人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告知权利义务,着重向被申请企业说明不允许私自处置提供担保的财产及法律后果。被申请企业表示一定积极配合,保全执行完毕后,法院依法向双方送达了财产保全告知书,双方对此处理结果都感到满意。
“企业确实遇到了实际困难,感谢法官积极做工作,为我们制定“活封活扣”的保全方式,既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给我们企业留下了‘活下来’的时间和空间。”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在依法保障申请人诉讼权利,为清偿债务创造条件的同时,又确保对被保全企业的影响降到最小,使企业发展留有空间,让企业“活得更好”,保障被保全企业生产发展,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凤阳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良好司法保障。
精准化精细化定制化推进做好问需于企强服务“后半篇”文章
“合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诉讼材料怎么准备,我们都不太明白”……日前,凤阳县某企业迎来了凤阳法院工作人员。
精准解决问题,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加大对涉诉企业案件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规范生产经营、防范化解风险。
“我们在执行工作中发现,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法律风险从而造成利益损失,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登门拜访”成员之一执行法官道出了此行的缘由——为进一步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把企业诉求想在前面,“靠前一步”、“量身定制”,在充分了解企业生产发展状况及司法需求后,以法律问题实地问答的方式开展普法,从法治角度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切实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的相关法律进行宣讲,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法律意识有效防控经营风险,从源头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让服务工作“有的放矢”,定期开展了“送法进企业”活动,一支支“小分队”叩开了企业的大门,对涉诉较多的企业当面告知企业涉诉的原因、防范法律风险的举措。
企业发展进行到哪里,法院就服务保障到哪里。随着上门“以案释法”的逐渐深入,法院干警的身影从当地企业延伸到重点项目,身份也逐渐从“讲解员”变为“服务员”,准确把握企业司法需求,帮助解决难题、抓紧发展。
带着“问题”出发,零距离普法,今年以来,凤阳县法院共走访企业10余家,帮助解答问题30个,提供法律建议40余条,帮助企业将更多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破题”。
“放水养鱼”、以“放”促“养”,凤阳法院坚持把善意、文明、审慎的司法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涉企案件中,注重把握强制与善意的平衡,力度与温度的结合。
积极作为、主动“出诊把脉”,“案子要办,企业也要活下去”,办案理念变了,司法为民的脚步又向前了,法治环境更优了,企业群众的心更暖了。
一大批案件办理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后劲,持续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