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点线面”结合 做实诉源治理

时间:2023-08-29 11:15:32 稿源:人民法院报

谢家集区法院调解员在“谢大姐调解工作室”调解案件。肖启蒙摄

田家庵区法院法官深入社区调解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张瀚摄

寿县法院法官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陈明摄

凤台法院法官与人民调解员一起调解物业纠纷系列案。陈雪摄

  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调解队伍、打造多元解纷特色品牌,努力打造“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多元解纷新格局,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受理民事案件25327件,诉前调解成功15325件,诉中调解成功1542件,六成多的民事纠纷化解在诉前。

  源头抓“点”

  “无讼”推动共建共治

  “无讼,并不是压制诉讼,而是前移司法服务,通过情、理、法激活诉源治理,实现息事无讼,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文则俊说,“前端注重预防、中端非诉衔接、诉端案件分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多元共建的一站式解纷大格局,是淮南法院参与诉源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

  创建“无讼村(社区)”,是淮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

  自2020年起,淮南市委专门成立“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淮南市委政法委、淮南中院、市司法局联手推动“无讼村(社区)”创建活动,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市综治考核。淮南中院坚持每季度对民商事纠纷案件数和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进行通报,对各县区和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进行排名,并对案件分布情况和万人成讼率运行态势进行分析。经过三年耕耘,全市化讼、息讼、止讼的“无讼”创建工作氛围日益浓厚,至今共创建“无讼村(社区)”888个,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82.22%。

  大通区将“无讼村(社区)”创建作为全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辖区创建率达84.48%,位居全市首位。以此为媒,大通区有序推进“中心+工作站(室)+所+调委会”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建设,全区58个村“半小时法律服务工作圈”基本形成。今年5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大通区获评2022年度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

  淮南市各基层法院向辖区“无讼村(社区)”共选派51名“无讼”指导员,开展调解指导、司法确认办理等工作。以往,虽然在社区有派出所、司法所、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设置完善的基层组织,但由于工作交叉、边际不明等原因,纠纷出现时功能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今,法官以“驻点”的形式,把这些组织协调并联起来,发挥出化解纠纷的“1+N”整合功能。

  “无讼村(社区)”创建成功后,如何形成解纷合力?2021年6月,淮南中院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发文,明确基层法院和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对接的12项措施,在全省率先建立人民法院与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对接工作机制。法院将易引发冲突、群体性事件和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稳定的纠纷案件,及时向纠纷发生地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进行通报,由政法委员召集辖区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及群众自治组织、调解组织,研判矛盾纠纷潜在风险及发展趋势,共同做好矛盾防范和化解工作。

  八公山镇设立镇综治中心,整合综治、信访、法律服务等解纷力量,八公山区人民法院安排干警在法律服务窗口常驻,借力平台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该中心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50余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2人次;调解矛盾纠纷36起,调处成功率97%。

  既要“抓前端、治未病”,更要“抓末端、治已病”。淮南市委在全省率先将涉特殊主体执行纳入平安建设和干部考核,联合相关部门约谈即将被纳入失信名单的政府机构负责人,政务诚信综合治理“淮南经验”被安徽省信用办向全省推介。

  淮南市两级法院注重执源治理,在民事判决生效后进行跟踪回访,对有自动履行可能但尚未履行的,“以督促履”,释明个人信用风险;对存在和解可能的,“以和促执”,引入执行和解“快车道”。“执源导流+执前一站解纷+执行中和解+强制执行”的多元执行纠纷解决机制,成为淮南法院化解执行纠纷的规范流程。

  “司法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宏观上做足制度文章,个案中用好化解手段,变被动为主动,简案速执、繁案精执、重案强执,提升执行质效。”淮南中院执行局负责人说。

  分类划“线”

  类案专调提升解纷质效

  为了提高诉前调解的质效,淮南中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出台《关于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前置程序的若干规定》,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的离婚纠纷、追索赡养费以及标的额在5万元以内的债务纠纷等九类案件实行调解前置。

  针对商品房预售、物业纠纷、民间借贷等纠纷多发领域,全市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展示“示范性裁判”,公开300余件审判精品案例。同时,配置智能触摸一体机,群众可以查询类案信息、测算赔偿标准,实现“以案说法、以案明责”,降低诉讼预期,促进纠纷化解。

  全市法院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拓展梯次解纷力量,充分发挥行业、专业调解力量在释法明理中的优势,着力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针对金融、建筑、道交等行业领域多发易发纠纷,组织24个行业的调解组织和办事机构进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诉调衔接机制,统一类型化纠纷赔偿标准、证据规则等,预防和减少纠纷的产生。

  “真没想到一天时间就解决了纠纷,真是太感谢了!”近日,在田家庵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室里,小微企业主李某激动地表达着谢意。李某向某银行借款用于经营,未能及时还款被银行诉至法院。法官会同淮南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仅用一天时间就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田家庵区法院作为主城区法院,面对较多的金融纠纷,加强与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合作,明确了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化解纠纷、司法确认”三步走的模式。银行信贷员在借款人首次违约或还贷风险暴露时,先向调委会预警,法院收案后会同调委会组织调解,最后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今年以来,淮南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组织,共诉前调处纠纷223件。

  为了给人民调解或行政、行业调解达成的协议加上一层“不花钱的双保险”,淮南法院在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基础上,引导调解员调解成功后告知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全市法院积极推广“司法确认+赋强公证”工作模式,为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开通“绿色通道”。

  调解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调解力量由“兼职”向“专职”转变。淮南中院与市司法局共同建立调解员库,对全市专业性强、行业性突出的专职调解员进行入库管理,调解员库与法院办案系统直接对接。法院通过平台向调解委员会推送案件,选择专职调解员。

  寿县人民法院让擅长调解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搭配人民调解员,以“1+1”的工作模式建立专职调解团队。凡是诉前成功调解纠纷,田家庵区法院对调解员给予奖励,稳定了调解员队伍。

  7月11日,淮南中院联合淮南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举办全市调解能手业务培训班,对来自全市的人民调解员、司法协理员、政法委员进行统一培训。对全市调解员进行培训,淮南中院已坚持了5年,有效提高了调解员解决疑难纠纷的能力,培养了更多“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向村、社区委派调解522件,调解成功399件,成功率较去年提升了23.38%。

  “面”上生花

  形成解纷品牌矩阵

  淮南市各基层法院根据辖区不同特点,倾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多元解纷品牌。

  一直以来,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婚姻家庭类案件的数量居高不下。该院主动对接区妇联、民政部门,建立“谢大姐调解工作室”,组建家事审判专业化团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婚前辅导、心理疏导、婚姻调解、案件审理等全流程服务,将群众的“家务事”办实、办好。“谢大姐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受理婚姻家庭类纠纷837件,调解成功595件,调解成功率达71.08%。今年以来,该院婚姻家庭类民事一审收案数同比减少30%。

  八公山区人民法院持续将诉讼服务资源向群众需求的“一线”倾斜,构建“一村(社区)一网格员一法官”工作机制。今年上半年,该院“老娘舅调解中心”化解各类纠纷173件,“我爱我家调解工作室”化解婚姻家庭纠纷160件,形成矛盾化解“多车道”。

  潘集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法官+人大代表”的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将“诉调对接站”入驻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与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建立对接关系,借助人大代表力量成功化解了一批涉历史遗留、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群体性纠纷。

  面对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数量上升的趋势,大通区法院创新“道交一体化”纠纷化解机制,在大通区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心设置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实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理赔计算、在线调解、在线诉讼、一键理赔等全流程、一站式处理。该机制运行以来,诉前调解成功率94.02%,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达95%。

  寿县法院和寿县总工会建立“工会+”调解机制,为劳动纠纷案件提供调解、公证、法律援助等服务,既保障了劳动者权益,也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凤台县人民法院不断强化“多元调解+速裁”的“减压阀”功能,组建四个团队,分别负责多元解纷的诉源治理、立案服务、速裁快审、涉诉信访四项具体工作,落实落细各团队职责,压实工作举措,有效提高解纷质效。

  “我们依托12368诉讼服务热线,广泛收集基层治理主体诉求,为下沉司法服务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淮南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钱添介绍道。

  淮南中院建立12368诉讼服务热线日批办、周通报快速响应民情民意机制,诉讼服务中心安排接线员,对群众来电反映的投诉及建议筛选梳理,如实记录,通报相关法院或部门处理。相关的法院或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约谈投诉人,做好详细记录、解释答疑工作,并形成书面核查报告。截至目前,该院共发布《12368日批办周通报》24期,涉及诉讼咨询、司法作风、涉诉信访等方面,通过精准“派单”,高效办理群众咨询和投诉事项,使隐性问题显性化,让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成为刚性约束。12368服务热线真正成为诉源治理的“消息树”、解决群众问题的“连心桥”。(记者 周瑞平 通讯员 方硕)

编辑:徐晏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