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全国人大代表谈持续推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执行工作现代化——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建设现代化执行服务体系

时间:2024-03-04 14:04:40 稿源:人民法院报

袁国华 代表

李 君 代表

曾云英 代表

韩学柱 代表

  执行工作是维护公正司法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执行难,不仅是一场关乎民心民愿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关乎公平正义的保卫战。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法院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涌现出以“时代楷模”鲍卫忠同志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2024年1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对新时期“切实解决执行难”作出专题部署,持续推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和执行工作现代化。

  善意文明,让执行效果不止于胜诉权益的兑现

  新时代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心依旧是强制性,而善意文明执行则更考验能动司法的能力水平。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的影响,充分释放执行效果?如何在执行中既让当事人感受到“力度”,也能感受到“温度”?

  善意文明执行便是其中的关键。

  “太感谢法官了,这份决定书给了我们公司新的希望,我们一定认真履行还款义务,积极组织复工复产!”看着眼前这份纳失宽限期执行决定书,某机械公司负责人杨某激动不已,连连向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表示感谢。

  暂缓纳入失信名单,让困难企业“喘口气”,这只是人民法院司法“暖企”、善意文明执行的一个缩影。

  “人民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尽可能采取‘活封活扣’,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的影响,坚持让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对能‘活封’的财产不进行‘死封’,使查封财产物尽其用,社会流通不因执行受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表示,这让他看到执行法官的担当精神与办案智慧,也感受到善意文明执行的温度。

  “202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扎实推进执行工作,成绩斐然。如我所在的四川,法院将‘兑现真金白银’作为执行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了涉民生、涉金融、涉企业等专项执行活动,依法判决了344名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开展交叉执行解决了260余项执行不规范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对1.8万家诚信企业暂缓适用强制措施,以执行工作的‘服务指数’提升市场的‘信心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执行到位金额达164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说。

  202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对决定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根据案件情况设置一定的宽限期;探索建立惩戒分级分类和守信激励机制,让失信惩戒更加具有精准性,更符合比例原则。

  为给“诚实而不幸”的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全国各级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畅通信用惩戒救济渠道,探索建立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推进失信信用惩戒向精准化、精细化发展。

  2023年6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上线应用全国法院首个以信用修复为主题的网页,“失信查询”“申请渠道”等精心设置的8个模块,为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信用修复指引。

  广西法院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开展“企业清淤”执行专项行动期间,加强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建设,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定期推送失信人名单9.17万例,督促3.13万名被执行人因联合信用惩戒自动履行法律义务。

  联合惩戒,为公平正义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你们怎么来了?我都躲到乡下也能被你们找到?”为逃避法律责任,被执行人李某一直四处躲藏,当执行干警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疑惑地发问。

  这样的事情对于执行干警来说已经习以为常。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执行查控手段臻于成熟、全国范围内的征信体系不断完善,让拒绝履行生效判决义务、逃避执行的“老赖”再难躲藏。

  全国法院系统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做深做实执源治理和能动执行,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执行案件质量、效率、效果同步提升。

  “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连接全国法院与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6家单位和398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查控,让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无处遁形。

  全国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推动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努力破解规避执行难题,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截至2024年2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共8297955人。

  出台81项重要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确保执行权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各地法院也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赋能执行,不断拓展执行联动机制。

  “近年来,莆田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深化智慧法院成果运用,积极推动构建现代化执行服务体系,建立福建省首个执行诉求管理系统,为执行工作决策提供集约型、可视化的线上服务平台,创新智慧执行工作模式。”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云英说。

  浙江法院以“浙政钉”等为中介打通法院和全省执行协同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通路;福建平潭法院联合6家单位创新推行涉案房产“e拍即得”协同执行机制……

  财产变现难、周期长是困扰执行工作的一个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总结地方法院经验,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随着网络司法拍卖热度攀升,在网拍平台购物已成为不少人的网购新选择。

  从2017年3月1日网拍系统上线至2024年2月,全国法院网络拍卖总量186.34万件,总成交金额2.7万亿元,溢价率为7465.19%,让当事人节省佣金821.26亿元,为提升执行工作质效、有效破解财产变现难题贡献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23年,全国法院执行到位金额同比增长12%,结案平均用时68.08天,同比缩短6.51天。人民法院用更短的执行时间,努力打通维护公正司法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的“纸上权益”尽快得以兑现。

  专项执行,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我们讨了这么久的工资,走了不少弯路,没想到你们用6天时间就执行回来了……”2023年12月中旬,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山阳县,室外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在山阳县人民法院举行的涉农民工工资集中发放仪式现场却气氛热烈,67名农民工兄弟手捧工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每年的年终岁尾,这样的一幕幕就会在法院上演。

  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兑现,让胜诉当事人能拿到“真金白银”,人民法院聚焦民生领域“小切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以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建设现代化执行服务体系为目标。像我调研过的福建法院就在全省法院推广运用执行诉求管理系统,并制定执行领域诉求受理、诉求办理、诉求反馈、监督管理等方面统一标准,实现执行工作从‘一地解’到全省‘一张网’,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暖心的执行服务。”曾云英说。

  2024年1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指出,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

  “法官手里一件案,百姓心中一片天。对当事人而言,每一起案件都是大事。我了解到基层法院受理的大多是‘小案’,但是其实正是这些‘小案’关系千家万户的权益。”全国人大代表、朝阳华兴万达轮胎有限公司技术工艺部主任韩学柱希望,新的一年人民法院能久久为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难事”,扎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也期待每一个“小案”的公正裁判都能暖民心、稳民心、安民心。(记者 莫小雪)

编辑:徐晏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