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俊:不为困难而无为 只为成功想办法

时间:2023-05-25 15:08:33 稿源: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合肥法院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他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用汗水和心血敲响公正判决;他们抛洒热忱、勇立潮头,以创新和进取之心投身司法事业;他们惩恶扬善、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

  为了弘扬英模精神,学习先进人物,对标对表、寻找差距,2023年5月5日起,在全市法院推出“学榜样·担使命·建新功”先进人物系列报道,展现先进典型的人物风采,传递温暖人心、振奋士气的榜样力量,激励和鼓舞两级法院干警见贤思齐、争当先进,持续助力合肥法院高质量发展。

  2009年,心怀对法律的信仰,抱着对法官职业的崇敬,李红俊考入了法院。工作以来,他始终不忘一份初心,对党忠诚、务实笃行,不为困难而无为,只为成功想办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先后获得市级表彰奖项7次、省级表彰奖项5次、区域性表彰奖项3次、全国性奖项4次,被记个人三等功1次。

  2009年,心怀对法律的信仰,抱着对法官职业的崇敬,李红俊考入了法院。工作以来,他始终不忘一份初心,对党忠诚、务实笃行,不为困难而无为,只为成功想办法,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先后获得市级表彰奖项7次、省级表彰奖项5次、区域性表彰奖项3次、全国性奖项4次,被记个人三等功1次。

  心中对党忠诚 就有了开拓创新的决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法院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亦成为司法审判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从2014年到2018年,李红俊工作的高新法院结案数从5500件上升到13000件,人案压力愈加突出。

  “我是一名党员,组织需要我去什么岗位,我就去什么岗位,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2019年5月,高新法院决定探索辅助事务外包工作,组织上安排李红俊负责这项工作,在谈话时他如是回答。

  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接手后,李红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集中利用半个月时间走进办案一线、法官身边,跑遍先发地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短短半个月时间,他就制作出5万余字的“一表两图”、“两指南两手册”的辅助事务可视化工作手册,从而明确了这项工作的工作标准、时间节点、工作流程等。6月初,辅助事务外包工作就在该院正式运转。

  “7月3日,我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二天就收到执行局法官的电话,他说已经限制被申请人高消费,并对他的财产进行了网络查控,可以来办理领款手续了,法院执行效率如此之高,让我感到很满意。”申请人李某曾向被申请人汪某出售3万多元的装饰材料,汪某因未按时偿还被诉至高新法院,判决生效后汪某仍不愿偿还货款,李某遂申请强制执行。3天后,该案即执行到位。这都得益于执行外包服务的“一二三”工作方法,即“制作一套标准、分流两类事务、确定三道关口”。

  像这样随时听从号令,听党指挥、攻坚克难的例子还有很多。8年里,李红俊先后在综合办公室秘书、研究室、执行、传统民事和商事审判等多岗位上,高质量完成了多项重难点工作,受到法院内外一致好评。

  心中装着使命 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办法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持问题意识,多开展些调查,多进行些研究,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当别人夸他工作效率高的时候,李红俊总是这样回答。

  新时代法院审执工作任务愈加繁重,“5+2”“白加黑”基本是常态。“我们一定向八小时要效益,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作为负责人一定要站在高处,清楚明白地告诉其他干警工作目标‘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在被任命为庭室负责人后,李红俊提出了“可视化管理”的大审判管理理念,以提升质效。

  通过建立“可视化管理”平台,将平台内信息实现局域网内全员公开、共享、报送,将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每名审判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进度,全流程公开公示,实现实时编辑,实现了每起案件的可视化管控、每个成员工作内容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审判辅助事务具体化、清单式。

  2022年,他所在的庭室审结各类案件1736件,法官人均结案579件,结案率达到99.29%;2023年第一季度,审结案件350件,结案率84.54%,各项指标在全院名列前茅。庭室基本保证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这一切,都源自不忘初心使命,源自“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工作以来,他始终把调查研究摆在最突出位置,他先后撰写14篇调研报告、8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调研报告在《人民法院报》刊登,主笔完成的《加强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调研报告》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基层法院申报并通过了安徽高院重点调研课题结项评审,3篇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论文中获奖,所写论文全部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心中惦记百姓 就有了攻坚克难的勇气

  2019年12月,李红俊通过法官遴选成为1名员额法官。

  “群众打官司不容易,很多在我们看起来很小的案件,可能会影响当事人一辈子,一个案子办得好不好对我来说只是指标的一小部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越是难办,越要办。”

  面对复杂疑难案件,他没有退缩。他给自己设定了复杂案件审理两步走的工作要求——“庭前草稿、庭后笔记:庭前通过类案指引、法信、裁判文书网等进行检索,充分掌握同类案件的不同裁判思路,全面把握相应基础规范,提前撰写裁判文书草稿,整理好裁判思路、庭审待查明的事实、争议焦点等;庭后结合裁判思路及二审结果,进一步完善总结裁判思路与要点,撰写案件类型化审理笔记。仅2020年他就撰写了阅卷笔记93份、庭前草稿259件,整理了26类案件审理思路、撰写类型化审理笔记18篇。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开展,部分刑事案件审理结束后,受害人通过民事诉讼方式向被告人主张权利。2021年,李红俊接手了一批此类案件,其中以6件受害人与恶势力首要分子李某不当得利纠纷为代表。

  李某等人因恶势力犯罪被法院刑事判决入刑后,受害人张某等提起诉讼,主张被告李某系职业放贷人,借款合同应属无效,应向其返还不当得利1800万。该案时间跨度大、证据缺失严重、受害人信访隐患大,同时面临证据难认证、账目难核对、审计难进行等困难。

  为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李红俊先后组织5次庭审,单就账目核对、证据举证质证就组织了3次审理。在完成证据认证后,他又开动脑筋利用办公软件,导入计算公式,仅用2个多小时时间,就对自2010年至2018年期间共100多笔、资金总额超过5000万的经济往来,作出了准确计算。看到如此快速而精准的计算,很多审委会委员发出“司法审计也做不到这样效果”的感慨。

  “看看这40多页的判决书,6页纸的计算明细,我们都服气,我不上诉”。案件宣判当天,原被告皆心服口服,几天后被告即将100多万款项全部履行到位。

  正如他所说的,“不为困难而无为,只为成功想办法”,只要不忘记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调查研究,办法总比困难多。

编辑:徐晏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