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法院:善意文明执行 企业“涅槃重生”

时间:2023-04-20 16:43:26 稿源:凤阳县人民法院

  凤阳县某玻璃公司内,机器隆隆轰鸣,工人一派繁忙景象。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是一个产品积压、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近日,在凤阳县人民法院“善意文明、放水养鱼”的执行处置模式下,昔日的困境企业得以“涅槃重生”。

  企业资金链险断裂濒临“绝境”

  十几年前,该玻璃公司投资十几亿元引进先进设备,投产后进行浮法玻璃基片生产,并提供衍生品研发,一度年产玻璃达860万重箱,年产值达7亿余元,企业员工近500人。受疫情影响,导致产品无法销售、大量积压,资金链出现了问题。2022年,该公司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某贸易公司遂诉至凤阳法院,并申请进行财产保全。法院判决玻璃公司支付货款8995575元及相应利息。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某贸易公司要求对查封的财产予以处置。

  放水养鱼助力企业“造血”重生

  由于玻璃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其高温窑炉不能停止运转,否则再次点火的成本高达千万余元。窑炉的运转也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在此情况下,若直接拍卖,等于彻底断送了企业的生产自救能力,无异于杀鸡取卵。同时,该公司500名员工又该何去何从?

  “如何让执行有力度的同时更有温度?这不仅关系到实体企业的生存问题,还关系到大量工人稳就业的社会问题。”执行法官立即决策——“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并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该玻璃公司并未“躺平”,正在积极拓展销路,积压的产品正在逐步卖出,产能正处于逐渐上升阶段。

  案结事了企业重生

  本着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原则,执行法官将双方约到法院。被执行人玻璃公司负责人率先拿出态度,对还款期限进行承诺。眼见着申请人商贸公司负责人略显犹豫,法官释明了拍卖查封财产需要的时间成本以及在进入拍卖程序可能出现的双方权益受损后果。

  “希望你们双方能够各退一步、共克时艰。”执行法官耐心劝说道,并从双方当事人存在长期合作基础出发,充分阐明了疫情后复工复产的重要性,明之以理、释之以法。经过多轮协调,申请人思想有所转变,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得到了“喘息”机会。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款项打入申请人账户,该案圆满执结。

  “我们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得益于凤阳法院的善意执行方式,也让我们外地投资者对凤阳县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更有信心。”4月14日,玻璃公司的工作人员将锦旗送到执行法官手中说道。

编辑:杨滟
友情链接